来源:互联网新闻 时间:2020-04-30 18:57
南宋御街·二十三坊,今天正式开街。国庆节有空,你可以去走走。
“南宋御街·二十三坊”在哪儿?在这住了五六十年的街坊说,这里是“圆圈圈”里的“圆圈圈”。
从地图上看,二十三坊紧邻中山南路西侧,整个街区以太庙遗址为核心,覆盖万松岭隧道以北、伍公山麓以南、中山南路以西、紫阳山麓以东范围,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
这中间的坊巷及周边部分支小路统称为二十三坊。坊巷内多数院落建于清代、民国或建国初期,加上乾隆上山御道、施公庙、普福庵等历史遗迹散落其中,使其成为杭州为数不多、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生活街区。
2011年6月,“南宋御街·二十三坊”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根据以人为本、修旧如旧的原则,整治沿街老墙面、破屋顶、石库门万余平方米;增设休憩沿街走廊;同步完成燕春里、城隍牌楼、四牌楼沿线老(古)井修缮保护,全方位展示区块厚重文化。
杭州历史学会常委理事丁云川老师说,二十三坊是杭州城里最有市井味道的街巷代表。
走过喧闹的鼓楼,弯入十五奎巷,往坊巷深处走,车水马龙的喧闹鼎沸,似乎戛然而止;再往前走,越发体会到一种岁月的温柔……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脚步慢下来,甚至想干脆坐一会,发发呆,晒晒太阳。
二十三坊不大,一条一条坊巷走下来,一个钟头,就走遍了。
但如果想听这坊巷里里外外的故事,搬个小板凳坐下来,听到日落月升,也讲不完。
十五奎巷
这名字有两个来源:其一,当时从这巷子进去,有间院子,院子里有个石乌龟,巷子也就跟着叫石乌龟巷,可大家觉得不太好听,就改名叫“十五奎巷”。另一说是,明嘉靖年间,巷里的居民十分擅长骑马射箭,科举考试时竟一举得中十人,故称“十武魁巷”,谐音读成“十五奎巷”。
如今,石乌龟和武状元,都已寻不到踪迹,只有这里的建筑仍保留着当年的旧貌。
鼓楼拐角的24小时馄饨店,刚转进一条巷子的周记排档,红火了多年,始终无可替代。
城隍牌楼巷
城隍牌楼巷,东起中山南路北段、西接四牌楼。南通大马弄,北接十五奎巷,长330米。
曾是康熙皇帝上山祭祀的必经辇道。当年御驾辇道的气派,从如今登山的石阶中,仍可见一斑。
四牌楼
四牌楼巷宽4米,长约200米。过去曾称“四贤巷”,是指伍员(伍子胥)、褚遂良(唐初大臣、书法家)、岳飞、于谦四位先贤。
察院前巷
南宋时,察院前巷是左右丞相府的所在地,元为御史南台所在,明改为都察院、巡按院,巷名由此而来。
清康熙末年(1722),又改造为万岁龙亭,是节日文武百官朝贺以及拜表迎诏的场所。
大马弄
如今,这里热闹的似乎只是“菜场”。南宋时,这里的“物流”挺繁荣,除了马车司设在此处,司农寺(掌粮食积储、仓廪管理及京朝官之禄米供应等事务)、将作监(掌管宫室建筑,金玉珠翠犀象宝贝器皿的制作和纱罗缎匹的刺绣以及各种异样器用打造的官署)等官署也都设立在此。
在大马弄,有条上山小道,走上十分钟左右,就到紫阳山“泼水观音”处(在太庙巷54号上山道路)。
“泼水观音”是一处泉池,终年不涸,1967年夏天大旱40多天,此处泉池照样清莹如许。
大马弄5号有家“宏安茶行”,建于1943年。住在这附近的梅师傅说,以前没有冰箱,为保新鲜,茶行就把茶叶存放在阴凉处的石灰缸里。“底部放上1/3的生石灰块,茶叶搁在里面,色泽香味都不会改变。”
高士坊巷
这是二十三坊中唯一一条被万松岭隧道分割在南面的街巷,是二十三坊中离南宋皇城最近的。
南宋大部分执政大院(三省六部所在)就在高士坊巷,当时地位非常高。
高士坊巷之德馨堂建于清末民初,二层砖木结构,传统院落式民居建筑,为市第六批历史建筑;高士坊巷4、5、6、8号建筑均为杭州市第六批历史建筑,二层砖木结构,传统院落式民居建筑。
杭州卷烟厂曾在这里。
燕春里
在二十三坊巷里,这条巷子最有“民国范儿”。
短短一条巷,几乎都是保存完好的优秀石库门建筑(石库门建筑是一种兴起于清末民初的中西合璧建筑),门楣上有精美的浮雕花饰。
燕春里8号门前,有一口水井,水泥井圈,石板井台,另一口井“藏在”9号的院子里,这两口井井底相通,又被称为“姐妹井”。著名女核物理学家吴健雄的哥哥吴健英,曾住在燕春里9号。现在住着的是吴健英孙女吴菡洁,40多岁。
“最早,燕春里住的都是达官贵人,爷爷当时买房子时看中燕春里,主要是这套房子有两个天井。我爷爷是位京剧迷,平时喜欢吊吊嗓子,他觉得这院子刚刚好。”
1977年,吴健雄和家人一起来杭州探亲,就在这间院子吃的午饭。
丁衙巷
据传明代文人丁野鹤曾在此隐居,并建有竹林堂,小巷因此得名。民间还传说此巷原名钉鞋巷,后因谐音改称丁衙巷。清咸丰以前,巷内多青楼,后绝迹。
丁衙巷两端都是非常不错的传统民居,中间却是一片现代小区,属于比较典型的分段式街巷。
太庙巷
太庙是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宗庙。离这里很近,有座别墅,名叫潜庐。
如走中河高架,过鼓楼后,眼睛不要眨,再往前走不到一分钟,能看见一个青灰色的屋顶,就是潜庐。
据老房子专家仲向平考证,潜庐本是胡雪岩送给女儿的嫁妆,后被浙商何绍韩买下。
现住里面的老人何其亮,今年82岁,正是何绍韩的儿子。“这座房子至少存在了100年,你看这栏杆的花纹、砖墙的花色,就知道这里和别的地方不一样。”
潜庐的原大门开在中山南路,现在如果想进潜庐院子,必须从中山南路的紫阳街道社区医院进去。
花生弄
花生弄里没有花生,却曾住过一位大明星王晓棠(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饰演金环、银环)。
“记忆中的王晓棠,相貌极好,很喜欢穿旗袍,我们知道她是大明星,但那时候和现在的小男孩小女孩追星是不一样的,远远地看到,或者是她就在身边,我们都不哄上去的,静静地看着她就好了。”从小住在花生弄的高铃凤阿姨说。
高阿姨的老同学徐水森回忆,“王晓棠的妹妹王晚棠,还曾是我们的音乐老师,她也很漂亮。我们的房子就和王晓棠家隔着一道围墙,他们家地面上铺着红地板,经常传出音乐声。”
“王晓棠去上海后,再没回过我们住的巷子。”
井弄
短短80米的弄堂,现在还有3口古井,分别散落在3号墙门、10号墙门和21号墙门。
这三口井看起来,都有些陈旧,井圈由整块的大青石凿出来,粗粝的样子,就像面包店里的“大理石粗粮面包”。(记者 于佳 编辑 姚映秀)